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命线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捍卫了祖国统一、推动了历史进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民族团结、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系统总结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历史,深刻指出了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方向和路径,为做好民族工作注入了思想能量、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历史产物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本质是认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也是国家的生命线,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生命线。认同是团结的前提,没有认同就没有团结;认同是团结的根基,没有认同,团结就是无本之末。不断强化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培养和树立人民的现代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是民族团结的基础。
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历史的产物。中华民族认同首先是历史文化认同。中国历史的连续性塑造了中华民族认同的连续性。中国历史意识、历史认同共同塑造着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一个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现代转型的历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国现代性的第一要义。中华民族认同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正是由于中国独特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从“自在民族”转为“自觉民族”,实现了“多元一体”与“一体多元”的统一,成为一个独特的民族实体。中华民族认同就是对这一独特民族实体的认同,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的认同。
人类社会是共同体活动和发展的产物,共同体认同是人类社会的本质认同,现代社会首先表现为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统一。中国近现代历史表明,从清朝到中华民国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首先是对历史的认同,是对中国历史连续性和国家整体性的弘扬与继承。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断塑造着现代民族实体意识,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国历史连续性和整体性塑造着共同体意识的连续性,从而产生命运共同体认同。这一文化自觉在近代产生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实体的发展成熟,实现着中华民族的现代转型。
天下观念塑造着中国式的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着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的统一。“天下一家”、“华夷一家”和“中华一家”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是历史性与现代性的统一。在我国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天下一家”、“华夷一家”到“中华一家”的观念从未间断,这一历史连续性塑造了中国国家观念与中华民族观念的统一性认同、整体性认同。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塑造着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认同,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识发展进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
二、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多元一体”与“一体多元”的辩证统一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始终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始终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轴。我国每一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我国“大一统”的传统内涵规定着中国特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路径。与西欧单一性民族国家的形成路径不同,我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多元一体”与“一体多元”的辩证统一。近现代历史上,在抵抗外敌、争取各族人民解放的过程中,中国人的主体性观念渐渐清晰,中华民族现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意识逐步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统一于“公天下”和“振兴中华”的中华民族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复兴烙印之中。“公天下”就是要为建立现代意义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而努力,“振兴中华”成为时代最强音,“救国、富国和强国”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核心追求与共同梦想。这是中国历史连续性的产物,多民族是中国历史的存在,中国人对国家的认同始终是存在的,对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是历史发展的直接结果。
“中国”“中国人”“中华民族”是近代中国转型的标志性话语,是现代多民族国家的认同符号。“多元一体”是我国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格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各族人民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天下观念塑造着我国各族人民的国家观念和中华民族观念的统一,这是中国历史连续性和国家整体性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是统一的,“一体多元”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追求目标。
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国家认同进一步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就是认同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认同共同的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统一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体现着中国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的高度统一。“五个认同”的历史性统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性与中国现代性的统一。
三、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命线
在2014年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一个国家和社会要向前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证明,民族团结不仅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生命线,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命线。巩固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需要不断强化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
一是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树立起中国意识。在中国近现代史进程中,“振兴中华”与“复兴中华”的声音不断涌现,因此,中国梦是历史性与现代性的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华民族共同体中每一个成员的努力,因此,“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指引。在全球化时代,国家、社会和历史发生着巨大变化,但国家仍然是第一位的。中国人的民族共同体是独特的,中国人的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是独特的,“我们”来源于“我们共同的历史”,来源于“华夷一体”和“中华一体”的历史性文化符号和现代性强烈认知,“共同历史、共同记忆、共同荣辱、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复兴”构成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
二是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在我国的近现代历史上,56个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和中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始终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民族凝聚力来自于民族精神的塑造和弘扬。在近现代的中国,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统一的。当前,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只有培育56个民族成员都拥护并且认同的中华民族意识,社会才能稳定和谐,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三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便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五千年的历史发展塑造了中国独特的文化系统和价值系统,塑造了中华文化的根与魂,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系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没有了根,没有了魂,就没有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只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是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中国近现代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两大理论贡献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两个历史发展道路,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以“救国”和“强国”为基本线索,突显出“中华民族复兴”的两个历史阶段内容,即“革命”和“建设”,体现着“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救国、富国和强国的目标不断演化。
五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是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必然选择。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各族人民的共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就是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是中国近现代文化自觉的本质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过60多年的征程,得到了中国人民整体的认同,得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正在实现着伟大复兴大业,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出了中国模式。这一道路来源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来源于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来源于近代170多年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经验教训和深刻总结,来源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与弘扬,体现了传统性与现代性的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作者系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平台执行主任、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兼秘书长】